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引导全体检察干警感悟初心使命、汲取奋进力量,6月26日,市检察院举办“七一书韵话初心”读书分享会。 分享会上,11名检察干警围绕主题依次分享阅读书目,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或介绍书中的精彩片段,或推荐名言警句,或讲述阅读感悟。大家以书会友、相互启迪,在书香中汲取初心养分和精神力量。
分享人:王 婷 《强国记: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》(徐剑、李玉梅) 该书以专利为经,以人物为纬,将大国崛起的宏大叙事编织进盾构机的轰鸣、量子通信的流光与高铁车轮的呼啸之中。在把握知识产权制度的宏观脉络和洞悉技术创新的微观肌理时,让人深刻感受到知识产权工作者的时代担当。既尊重历史传承、又赋予现代价值的工作方法,正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。 作者汪帆历时七年,探访二十余种濒临失传的手工造纸技艺,并将这些记录和观察凝结成一部兼具学术性与人文关怀的作品《寻纸》,向读者立体地勾勒出了一幅当代中国传统手工造纸业的现实画卷。书中深刻揭示了传统造纸业的双重困境,也记录了希望。愿我们都能成为“寻纸人”,保持自在与纯真,走好初心之路。 作者从理念上将读书分为四种境界,通过读书理解“人类的总经验”,获得安身立命的伟大观念,用以对抗每天的庸碌和琐碎,超越自身的能力限度,让社会生活有标尺,让精神世界有追求。该书既科普法学知识,又引领法律工作者更有担当作为,具有社会和法律专业“双重价值”。 分享人:李 凯 《原生家庭: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》(苏珊·福沃德、克雷格·巴克) 该书分析了7种影响孩子性格和未来生活的家庭行为模式,并教会我们正确识别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,反思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,避免由于自身行为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。作者倡导用科学认知和恰当边界构建健康亲子关系,回归家庭教育初心,助力孩子获得健全人格与幸福能力。
该书概述了以将祖宗成法奉为不可逾越的教条为代表的“人治”凌驾于“法治”之上的治理模式,最终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崩塌。作为新时代检察人,我们应深刻认识到“法治兴则国家兴,法治衰则国家乱”的历史规律,坚持“以事实为依据、以法律为准绳”,在法律监督中维护司法公正,确保案件处理结论经得起法律、历史和人民的检验。 库恩的《康德传》再现了多面、真实的康德形象,以康德的知性之旅为叙述轴线,展现了康德从潜心钻研牛顿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学者,成长为伟大思想家的成长历程。在“七一”建党纪念日来临之际,阅读《康德传》,体会伟大理论诞生的非凡历程,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特定历史维度的启迪与思考。 合上这本七十余万字的皇皇巨著,耳边仍回响着锦衣卫的脚步声,眼前还晃动着秦淮河的灯影。但更清晰的,是透过历史迷雾看到的永恒命题: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坚守信念,在权力漩涡里怎样守护良知。这或许就是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给予当代读者最珍贵的馈赠——在历史的镜鉴中,找到安身立命的智慧与勇气。 阅读此书,犹如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,能够从中领悟到归于平静的生活智慧,对幸福二字的理解也豁然开朗。幸福的意义或许不是拥有什么,而是成为什么;不是抵达终点,而是享受攀登的过程。正如叔本华在书中告诉我们的,人生本无预设的意义,但我们能通过自己的选择赋予它意义。 该书是一部隔代亲情与生命教育的无声课堂,作者用她的文字与情感,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,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,也促使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,更加珍惜与身边人的相处时光。在这个普遍焦虑的时代,姥爷用蒲扇轻摇出的生活哲学如同一泓清泉:在琐碎中寻找诗意,在平凡中孕育深情。 作者以诗意的笔触记录一年中的生态景致,从春天冰雪消融、候鸟归来,到冬日大雪覆盖、万物蛰伏。他提出了“土地伦理”的重要理念,即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土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,需要承担起保护土地和其他生物的责任。该书引领我们以谦卑之心看待自然,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,我们应该从党的初心使命中获取力量,重新思考发展的真谛、生命的价值,以及守护公平正义的永恒承诺。 《长安的荔枝》不仅是一个古代版“项目管理案例”,更是一曲献给凡人的赞歌。该书让我明白,伟大从来不是史书上的寥寥几笔,而是每个普通人在自己的战场上,用专业、良知与坚持写下的史诗。愿我们都能如李善德一般,在时代的浪潮中,既做得了“解题的匠人”,也当得起“良知的骑士”,守得住“自己的初心”!
|